今日頭條
上海科技館舉辦科學新年大會共探科創教育新未來

東方網記者曹磊1月1日報道:昨晚,上海自然博物館內科學氛圍濃厚,上海科技館、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主辦的“科際穿越·科創校長空間站”科學新年大會暨騰訊科技之夜在此盛大舉行,迎接2025年的到來。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丁洪,奧運會女子10米氣手槍冠軍陶璐娜,中國冬奧首金獲得者楊揚等科技界、教育界和體育界大咖齊聚一堂。
活動以獨特的藍毯儀式拉開序幕,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領域的杰出代表在動物標本的環繞下走上藍毯,分享他們對科創教育的獨到見解。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講席教授丁洪回憶道,他小時候通過閱讀大量科普讀物,逐漸對物理產生了濃厚興趣,并走上了科研道路。他強調,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對科學探索的興趣至關重要。
銀發科普達人吳於人,網名“不刷題的吳姥姥”,也表達了她對科普教育的熱情。她鼓勵孩子們在新的一年里多動腦筋,不要只局限于刷題,而是要在學習中勇于探索和研究。
在講座環節,丁洪院士帶來了題為《鐵馬冰河入夢來:量子計算機的晶體管》的精彩演講,深入淺出地解析了量子計算機的技術路徑和前景。冬奧會冠軍楊揚則介紹了當今體育界訓練和比賽過程中新科技的應用,讓觀眾了解了新技術對體育運動的深遠影響。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科普作家邢立達則帶領觀眾一起追蹤恐龍,展示了古生物學家重現過去的能力。
活動中,上海科技館還推出了線上科創教育品牌項目《來,做實驗》,引發了很多青少年的關注。現場,丁洪院士、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以及“不刷題的吳姥姥”等組成的“科普天團”為觀眾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趣味實驗。同時,上海科技館展教中心的“科普新秀”也在科普集市中帶來了互動演示實驗,點燃了孩子們的好奇心。
此外,活動現場還舉行了以介孔材料為主題的科普微電影《造孔的我們》首發式。趙東元院士作為微電影的首席科學指導和特別出演嘉賓,為觀眾帶來了精彩的演講。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科技館和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的“一平米博物館開放計劃”也在活動現場正式發布。該計劃旨在打破博物館的“有限”圍墻,讓更多優質資源“走出去”,實現科學文化的共享。這一創新舉措將讓科普知識和珍貴藏品進入鄉村、社區、醫院、學校和企業,惠及更多公眾。
上一條:繼續井噴!李彥宏,最新發聲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