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增速亮眼!最新研判
券商國際業務增速亮眼!最新分析研判來了
券商國際業務增速亮眼
未來或將呈現“分層競爭”格局
中國基金報記者 曹雯璟 券商國際業務回到高增長軌道。 2024年,多家頭部券商國際業務收入呈現迅猛增長態勢,與此同時,頭部券商加速搶占全球市場,呈現出“強者恒強”格局。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的過程中,中介機構承擔著賦能中資企業全球化經營的重要職能。國際化業務快速增長的背后,更是中資券商的長期布局與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雙向奔赴”。隨著更多券商加碼國際業務,未來行業或將呈現“分層競爭”格局。 國際業務增速亮眼 多渠道拓展全球客戶成共識 根據各家券商最新年報,從營收數據來看,2024年,華泰國際、中信國際、中金國際的營業收入位列前三,分別為200.63億港元、22.63億美元(約為164.53億元)、107.5億港元(約為100.43億元),緊隨其后的是國君金控,營業收入為78.34億港元(約為73.2億元)。 營收增速位居前列的是國君金控、中信國際和華泰國際,營業收入同比增幅分別為46.13%、41.20%和40.61%。 從凈利潤數據來看,2024年,華泰國際、中信國際、中金國際的凈利潤位列前三,分別為71.65億港元(約為66.63億元)、5.3億美元(約為38.53億元)、28.57億港元(約為26.57億元)。 凈利潤增幅位居前列的是華泰國際、中信國際和國君金控,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258.52%、115.55%和113.98%。
從業務發展戰略看,頭部券商國際業務呈現出不同的發展側重點,但持續健全全球產品體系,多渠道拓展全球客戶成為行業共識。 比如國君金控積極在美國、歐洲及東南亞等地進行布局。2024年,公司在海外布局取得積極進展,越南子公司增資獲得越南證監會批復;英國子公司實現E-FICC大類資產全覆蓋;澳門子公司正式投入運營。 2024年,中信國際完成香港地區全業務線布局,將大宗商品業務延伸到香港,推出窩輪、牛熊證做市等新業務;在新加坡地區實現基金服務、孖展等業務首單項目突破;在印度市場推出個股期貨、個股互換業務;落地歐洲股權衍生品交易業務。 華泰國際方面,2024年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交易平臺正式投產,并取得日本東京交易所頒發的東京專業債券市場承銷資格;還取得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有限承銷會員資格,且成為首家獲批越南證券市場直接交易資格的中資券商。 在國際布局方面,中金公司建立了覆蓋中國香港、紐約、倫敦、新加坡、法蘭克福、東京、胡志明市、迪拜等地的國際網絡。積極布局互聯互通機制全樞紐交易所,2024年新增哈薩克斯坦、韓國、馬來西亞三個亞洲市場,并支持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全球股票市場交易。 此外,面對“走出去”“引進來”雙向資本流動的業務需求,各大券商也在積極響應中國企業“出海”訴求,為企業在產業發展、資本運作、跨境并購、海外產業鏈投資布局等方面提供支持,協助客戶通過多產品跨境資本運作實現國際化戰略目標。 中金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企業“出海”的金融需求來看,首先是跨境融資,包括中資企業境外股本融資、境外債發行、引入境外投資人等。中資券商應積極把握中資企業全球存托憑證發行、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等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遇。其次是跨境財務顧問,包括跨境并購、戰略合作等。中資券商要協助中資企業在海外布局過程中對接當地優質資源,為企業“出海”對接潛在戰略合作伙伴。再者是人民幣國際化相關需求,中資券商應進一步豐富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人與投資人服務,拓寬人民幣資產配置途徑,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未來或將呈現“分層競爭”格局 差異化戰略是關鍵
隨著中資券商的國際化布局不斷深入,頭部券商也在加速搶占全球市場,呈現出“強者恒強”格局。而部分中小型券商國際業務連續三年虧損,正加速剝離境外低效資產。 國君金控表示,頭部中資券商通常國際業務布局較早,在境外市場已有一定積累,在資本實力、客戶資源、人才儲備、品牌信譽、跨境協同能力、金融科技運用、牌照資質等自身資源稟賦方面具備優勢。 國君金控認為,隨著更多券商加碼國際業務,未來行業或將呈現“分層競爭”格局。頭部中資券商或將進一步完善和補足其國際布局,強化業務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向區域覆蓋廣泛、業務全面的綜合性券商邁進。中小中資券商或優先聚焦特定市場,構筑差異化競爭優勢。 “在券商‘出海’過程中,頭部和中小券商采取了鮮明的差異化戰略。在區域布局方面,中小券商目前主要深耕中國香港市場,頭部券商則在核心區域建立‘出海’樞紐,以此為中心對歐美、東南亞、中東等地區進行輻射。在重點業務方面,頭部券商已經通過收購本地機構、高投入打造海外團隊等方式,在跨境投行業務方面形成了優勢,未來戰略將圍繞并購、融資等企業‘出海’服務展開;中小券商則秉承境外團隊‘最小化’原則,通過聯合承銷的方式實現相關牌照業務在海外的落地變現。”滬上一位券業資深人士談道。 華南一位券商國際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國際業務面對著更加不熟悉和不確定的海外市場,中資券商在海外需要更強大的母公司支持和資本實力,頭部券商天然具有優勢,頭部券商品牌也能獲得更多客戶認可。未來仍是頭部集中趨勢,中小券商可以憑借特色化業務和優勢,在小而精的方向進行發展。
券商出海2.0,在破局與升級中構建全球競爭力
2024年,行業內150家券商的合計營收和凈利潤均創下近三年新高,其中國際業務的快速發展,成為券商特別是頭部券商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
近一年來,全球金融市場格局加速演變,中資券商的國際化進程邁入了一個全新階段。在“深耕香港、布局亞太、輻射全球”的國際化戰略共識下,“中資券商業務結構上,從傳統跨境套利轉向投行、財富管理等輕資本模式,區域布局以香港為樞紐,正加速滲透東南亞。”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隨著中國企業出海的需求急劇增長,內資企業積極尋求海外上市、跨境并購以及全球布局,這對金融服務的國際化、專業化和多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資券商憑借自身優勢,通過業務擴張、區域深耕等一系列舉措,逐步構建起覆蓋全球的金融服務網絡,是我國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證券行業自身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出海2.0
“掘金”東南亞
2024年,香港作為中資券商的基本盤,再次得到穩固。截至2024年末,中資券商在中國香港設立了35家子公司,全年共服務64家企業登陸港交所,實現融資863.8億港元,占全市場比重為98.4%。2024年,中資券商服務港股通交易金額為11.2萬億港元,同比增長64.9%,持續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但是在年報中不難發現,東南亞市場正在成為中資券商近年來重點布局的核心區域。
銀河證券通過一系列并購整合,將業務網絡廣泛擴展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地。在馬來西亞,銀河證券通過并購當地小型券商,整合其客戶資源和業務團隊,優化業務流程,市場份額超過10%,穩居區域龍頭地位;在新加坡,同樣通過并購實現了業務的快速擴張和市場份額的提升。銀河證券國際業務,五年來實現收入翻倍,也成功登頂多個東南亞國家的經紀業務榜首。
中信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中信證券堅持香港、亞太、歐美三步走的發展戰略,2024年,在亞太市場,中信證券于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完成了數個投行標桿項目,機構經紀業務在當地的市場份額保持穩健,鞏固了中信證券在東南亞的市場地位。
中金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也透露,中金公司的國際業務和地區布局方向旨在促進資本市場發展,重點將確保布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包括東南亞、海灣國家、拉美地區、中亞等地區。2024年,中金公司越南代表處已經正式營業。阿聯酋分公司在迪拜國際金融中心也完成注冊,正積極籌備營業,是中資券商在海灣地區的首家分支機構。
2023年9月,華泰證券入局東南亞市場,成立新加坡子公司并獲得相關牌照,大力布局投資銀行、股權衍生品等多元業務。2024年9月,旗下子公司率先以中資券商身份在越南成功獲批證券交易代碼,直接切入越南胡志明市與河內兩大證券交易所,為客戶提供投資研究以及交易產品等多元化服務。
業務多元化、本土化
國際化發展進入“深水區”
2024年,全球IPO活動放緩,前三季度,A股、港股市場交投清淡,撐起中資券商國際業務“大旗”的是其多元化業務向縱深發展。
田利輝指出,近年來,中資券商國際業務呈現頭部集中化、業務輕資本化、區域新興化三大趨勢。業務結構上,頭部中資券商早已從傳統跨境套利轉向投行、財富管理等輕資本模式,而中小券商因低效資產拖累持續虧損。
以中信證券為例,2024年,中信證券完成香港地區全業務線布局,將大宗商品業務延伸到香港,推出窩輪、牛熊證做市等新業務;在新加坡地區實現基金服務、孖展等業務首單項目突破;在印度市場推出個股期貨、個股互換業務;落地歐洲股權衍生品交易業務,通過多元化、專業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種類,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加強了中信證券國際在海外金融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國君金控通過創新衍生品業務以及精細化的財富管理服務,成功撬動了東南亞區域市場,在新加坡、越南等地的業務逐步站穩腳跟。通過新加坡、越南子公司,積極開展跨境場外衍生品等業務,2023年稅前利潤同比大幅增長48%,2024年國際業務收入亦表現亮眼。
國君金控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2024年,公司的國際業務擴容至經紀、企業投融資、資產管理、做市及財富管理等,還在美國、歐洲及東南亞等地積極布局:越南子公司增資獲得越南證監會批復,英國子公司實現E-FICC大類資產全覆蓋,澳門子公司也正式投入運營。
2025年,券商國際化發展將進入“深水區”,通過客戶跟隨戰略,中資券商在服務客戶跨境金融需求的過程中,也順利地將自身的業務范圍從國內市場擴展到國際市場,從而實現業務的國際化和多元化。更進一步地,隨著中資券商通過服務境內客戶“走出去”和境外客戶“引進來”所積累的對當地市場環境的了解程度以及客戶基礎的不斷加深,“本土化”戰略的落地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券商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的關鍵一步。
中信建投非銀團隊研究表明,根據國際投行的國際化發展經驗,其主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靈活采取多種策略進行國際化擴張。在海外發展初期,國際投行大多先以在當地設立辦事處或代表處開始,逐漸發展成為可以獨立經營的子公司,繼而擇機選擇通過內生發展或外源并購等方式深入當地業務并成為全球布局的大型投資銀行。
中金公司的經驗表明,中資券商不僅可以在跨境資本市場提供高質量服務,還可以在“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國與帶路共建國家的互聯互通方面大有可為。
中金相關業務負責人向記者介紹,2024年,中金公司跨部門協作,共同建言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中國與中亞地區的金融合作提供助力;與越南國資委分享國企改革經驗,與阿聯酋、沙特企業分享中國工業園與產業園招商引資、打造產業集群的經驗,對印尼政府及企業闡述中國數字經濟模式和經驗,與拉美國家合作伙伴溝通農業可持續發展。
資本賦能
國際業務持續“破局”
國際業務擴張離不開資本支持。2024年,包括中信證券、廣發證券、方正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通過增資、擔保與并購等方式加強國際業務支持,為國際化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和資源保障。
近期市場最為關注的國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證券事項中,也對國際業務進行了高度關注。本次國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證券并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其中不超過30億元擬用于合并后公司的國際化業務發展,持續培育跨境金融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更好參與全球競爭、合作和資源配置。
總體來看,國際業務布局已成為券商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但正如華泰證券首席執行官周易在年報致辭中所言:“國際化對公司意味著真正參與高水平全球競爭。”
在高水平全球競爭中,不可避免地遇上摩根大通等海外投行巨頭。對此,國君金控表示,相比外資投行巨頭,中資券商植根中國,可發揮境內外一體化協同等優勢,全方位為內地企業發展賦能,為內地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中資券商在內地企業投融資時不僅是助手,更是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戰略伙伴。
事實上,在與外資巨頭的競爭中,中資券商的差異化路徑是資源稟賦與戰略的錯位。田利輝建議,中資券商要聚焦中資企業“出海”,依托本土企業跨境融資、境外IPO需求實現發展;要構建“投行+投資+研究”全鏈條,業務強調整合而非單點突破;要深耕“一帶一路”,通過收購當地券商滲透東南亞零售市場;要依托境內客戶與政策紅利實現境內外聯動,借助政金產多方協同來構筑業務壁壘。總體上,中資券商需在合規風控、離岸人民幣產品、東南亞本土化三方面突破,方能把握全球變局主動權。
券商出海:立足中國,贏得更多全球金融話語權
中國基金報記者 江右 即使外部環境日益復雜,我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還在不斷提高,中資券商出海的國際化業務空間依然廣闊。中資券商積極把握對外開放的新機遇,立足中國特色借鑒海外成功經驗,講好中國故事,為國家在全球金融市場贏得更多話語權。 券商出海的業務空間廣闊 對于券商出海的發展機遇,中金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在全球化浪潮下,為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券商可立足中國特色、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為我國在全球市場中贏得更多金融話語權。 首先,要把握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機遇。當前中國正在加快構建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持續深化,需發揮投行專業優勢,利用中國資本市場經驗,對外講好中國故事。 其次,把握國內國際資本跨境流動的機遇,引導并服務好外資加快布局中國市場。也希望未來能不斷暢通多元化外資投資渠道,吸引更多的國際公司來華上市、發債融資,持續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助力中資投行提升國際競爭力。 此外,中資投行需積極把握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等業務機會,做好境內外全流程服務。有條件的中資投行可穩步推進海外分支機構的布局,通過內生自建、外延并購等多種方式拓展國際網絡,逐步實現全球化運營、提供全球化服務。此外,加強與海外金融機構的深化合作,共同把握全球資本市場機遇。 中金公司是高度重視出海的中資券商龍頭之一,中金公司在2024年年報中表示,國際化是中金的特色,也是優勢,更是未來。進一步做實中金國際,持續增強對公司國際化戰略的整體統籌作用,國際網絡布局不斷完善。 中信證券表示,展望未來,我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還將不斷提高,境內外客戶跨境投融資的需求還將進一步釋放,國際化發展面臨廣闊機遇。中信證券將攜手廣大客戶與投資者,在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對外開放進程中積極作為,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國君金控認為中國資本市場有望為全球提供核心資產。國君金控表示,未來十年,全球博弈下的國力變化和財富流動趨勢,支持布局中國資產獲取長期穩定收益。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持續向好,有望為全球資本市場提供核心資產,為內資券商海外展業創造機遇。 對于近年來國際化戰略取得的明顯成果,中信證券表示,一方面,開放包容的政策環境為公司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國金融開放的持續深化以及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的顯著提升,為國際化業務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另一方面,中信證券自身也在不斷發力,通過增強國際競爭力,充分發揮廣泛的境內外客戶基礎、專業化的人才隊伍以及多元完善的業務體系等獨特優勢,持續為境內外客戶提供一流的跨境金融服務。 當然,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中資券商出海也遇到不少挑戰,國君金控表示,未來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經濟增長基礎和資本市場環境或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金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認為,有很多現狀需要改變,比如跨境金融產品的豐富程度、本地化的服務能力以及國際化人才的配置。 中資券商多方位把握發展機遇 對于如何把握出海的廣闊發展機遇,中信證券表示,中信證券國際堅定按既定戰略統籌部署,朝著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投資銀行愿景提升競爭優勢,下一步將聚焦三方面: 一是全力服務資本市場的高水平雙向開放,一方面緊跟跨境資本市場流動趨勢,積極滿足中資企業機構和個人日益增長的對外投資需求;另一方面把握投資中國的長周期機遇,努力成為中國客戶走出去、境外客戶引進來的首選中國投資銀行。 二是加強戰略引領,加速推進國際化發展。中信證券將堅持香港、亞太、歐美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全面提升香港業務的競爭力,推動全產品金融服務落地與發展。同時,因地制宜發展全球業務,提高香港以外其他地區的收入占比,加大對中國客戶本地業務和本地客戶中國業務的開拓力度,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 三是全面提升跨境綜合金融服務水平,健全跨境協同機制,構建多元化的業務組合,鞏固傳統業務優勢,強化交易類業務能力,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化的金融解決方案。 國君金控表示,公司國際業務將以客戶為中心,重點提升交易服務能力、融資服務能力、資產配置能力和研究能力。財富管理將努力拓寬業務的深度和廣度,加強跨境業務發展;投行業務將持續深化境內外一體化協同,拓展符合新質生產力要求的產業類客戶;機構及衍生品業務將深挖客戶價值,加強資產的盤活利用。 國泰君安證券在2024年年報中,展望2025年全年重點任務時,其中一個重點任務就是“推進國際化戰略,優化跨境一體化管理機制和發展模式,持續深耕重點區域市場,加強‘一帶一路’國家的布局,全面提升公司業務、人員和運營的國際化水平”。 中金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則說,業務板塊上,綜合運用資產端“投資+投行”與投資端“投資中國”打法,因地制宜。例如,在東南亞、拉美地區挖掘跨境并購、赴港上市、人民幣債等跨境股債并購業務機會;在歐洲地區重點覆蓋大型跨國企業、商業銀行、保險、家族辦公室等目標客戶,挖掘跨國企業在華資產的資本運作;在海灣地區重點覆蓋主權財富基金、大型企業等目標客戶,挖掘當地產業結構升級、投資中國(一、二級)等業務機會。
校對:喬伊 制作:小茉 審核:木魚
版權聲明
上一條:崔東樹:汽車出口在2025年達到超高水平鋰離子電池出口基本保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