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小”險種“大”作為湖北醫保八項舉措助力積極生育
“二胎比一胎醫療費用更少,醫保報銷更多了。”近日,38歲的二胎產婦鮑女士在湖北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拿到收費單據時驚喜不已。
6年前鮑女士初次懷孕時,在宜昌市第一醫院住院分娩,發生醫療費用10075元,職工醫保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6948元,醫保基金報銷4000元。今年她懷上二胎后,鮑女士再次來到同一家醫院分娩,但情況卻大有不同,發生醫療費用8091元,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5828元,醫保基金報銷卻達5129元。鮑女士感嘆:“比第一次生孩子時多報了1800多塊錢,政策變化真是把實事做到了我們心坎上。”
這一變化得益于湖北省2023年十大民生實事“降低生育成本”舉措落地見效。醫保部門將孕產婦住院分娩費用由以往的定額保障,調整為按比例報銷,并執行基本醫保年度最高報銷限額。住院分娩最高報銷限額,居民醫保由調整前人均定額報銷約800元,提高到調整后醫保可報銷約12萬元;職工醫保由調整前人均定額報銷約3000元,提高到調整后醫保可報銷約19萬元。
產前生育門診檢查也是每位準媽媽十分關心的問題,將產前檢查費用納入基本醫保普通門診統籌保障范圍正是湖北省政府2024年十大民生實事之一。湖北省醫保局出臺積極生育醫保支持八項舉措,新增產前檢查費用納入門診統籌報銷,在原有保障基礎上為準媽媽們再添一道堅實后盾。
“產前檢查也能報銷這么多?省心省錢。”今年5月,35歲準媽媽劉女士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產科門診檢查發生醫療費用471元,政策范圍內費用464元,醫保基金報銷255元。
不僅如此,八項舉措將生育醫療費用待遇拓展到居民和靈活就業人員,現在只要是基本醫保參保群眾均可享受生育醫療費用待遇,將先兆流產、保胎等門診或住院費用也納入醫保報銷,提高住院分娩保障水平的同時,還推動住院分娩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此外,舉措還優化新生兒參保繳費政策、保障靈活就業人員和男職工未就業配偶生育醫療待遇、做好生育全程服務以及取消生育待遇享受前置條件等,全面補齊生育政策短板。
2023年,湖北省生育醫療費待遇支出5.94億元,群眾享受生育津貼23.32億元。一串串數字背后,是從一個個家庭肩上卸下的生育負擔。
湖北省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雖不足總參保人數七分之一,但生育醫療費用待遇卻覆蓋了全省所有參保群眾,這個“小險種”正努力發揮“大作為”,奮力托起每一名準媽媽、每一個家庭的健康保障。
上一條:上海數據交易所入選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金融“五篇大文章”協同推進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